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吴蓉 佛山报道
在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路上,国内“顶流们”又有新动作。
(资料图)
5月7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广东省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承办的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论坛在广东佛山召开,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国内数家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专家代表与国内医疗系统、企业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从疑难重症诊疗、医学科技创新、医学成果转化等多方面,探讨研究型医院发展之道。
与会专家们均认为,研究型医院是医院转型发展新理念、新模式,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医疗机制改革大方向,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新需求。建设研究型医院既可以提高公立医院创新能力、临床服务水平,又有利于有效配置和节约利用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已初步走上轨道,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市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都提出要建设研究型医院并成立研究型医院学会,广东今年也提出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加强医学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推动高水平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
尤其是去年年底“2022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公布后,“研究型医院”一词在全国多所三甲医院的2023年工作计划中被频频提及。然而,从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进度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当天论坛上,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经验和观察谈观点、指方向、树标杆。
“研究型医院”的概念最早见于2003年《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发表的“科教兴院创办研究型医院”一文。次年,解放军总医院率先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构想并开展了研究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型医院是时代的产物,顺应了当今科技创新时代的发展。”论坛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一再强调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性。
(刘希华在论坛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在刘希华看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传统的医院发展动能逐步弱化。创建研究型医院则为医院提供了发展新动能:一方面加强临床研究,有助于创新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成果转化可以回馈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推出更多医疗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创新一转化一再创新一再转化、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发展新动能。
刘希华认为,区域医疗中心一定要依托研究型医院来建设,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医院就必须大力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
与一般医院相比,研究型医院具有医疗资源雄厚和科技资源密集的双重优势,并不是以科研为主、临床为辅,或者是专注于科学研究,而是临床与科研相辅相成,从临床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再回归应用到临床,进行医研融合、创新转化。“治一般医院治不了病,做一般医院做不好的手术。”这是对研究型医院最精准的概括。
刘希华介绍,根据已有定义,研究型医院主要包括四大核心要求,分别为高水平的临床诊治能力、高层次的医学科研成果、高素质的顶尖人才团队、高质量的病人满意服务。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同样认为,研究型医院必须聚焦高水平学科建设引领,组织起关于重大疾病或临床问题的课题研究;其次要牵头进行医学成果转化,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合格转化为应用产品;而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打造高水平的人才梯队,除了培养医学人才外,还要能对大众进行医疗知识普及。
“在卫生医疗领域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世界医学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上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总结时说。
据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已入选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本次遴选从战略支撑、医疗能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四个维度提出评价标准,注重临床与科研并重,医教和研产融合。共有163家医院参加评选,最终入选研究型医院31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是广东省4家入选的医院之一。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授牌,主办方供图)
虽然研究型医院的使命之一是“从临床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再回归应用到临床,进行医研融合、创新转化”,而且全国各地也频繁出台政策,支持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但目前来看,国内医疗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远低于其他行业,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还面对不少痛点和难点。
广州医科大学科附一院副院长高兴成表示,医学原始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品的多个环节都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还要面对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转让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经费不足确实是医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
诸多与会专家也提到,医学创新成果转化链条较长,存在一定的“资金瓶颈”,需要系统化支持和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许多医疗机构都未形成支持创新成果孵化落地的成熟体系,缺少专业的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员,以及产业对接合作平台和孵化器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刘伦旭在论坛现场分享了华西在医学成果转化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据其介绍,为了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华西医院制定了多项政策制度,尤以2018年发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试行)》,将科技成果及其转化的“权”和“利”充分赋予成果完成人,因而大大激发了职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
(刘伦旭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据其介绍,现如今,该医院已从项目挖掘、发明披露、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化的评估、对接推广和合同洽谈到医学成果孵化建立了“技术转移商业化全链条服务”。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论坛上获悉,目前,医学成果转化具有技术许可和转让、联合研发、股权投资合作、产业基金等多种模式。“医学专家和企业合资入股去共同开发产品是一个很好的范式,对双方来说互利共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孙剑建议,医学成果转化需要以科技为民为落脚点,最终还是要用于解决人们的健康需求。
高兴成则以广州医科大学和金域医学的产学研合作为例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和校企协作办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下,医院成熟的科研项目能够迅速与企业合作,将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用于患者身上。
就在本次论坛前一天,作为本次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一届“逸仙创新成果大赛”决赛也在佛山南海举行,经过角逐,最终《预测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术前化疗敏感性的基因模型建立及试剂盒开发》《便携式人工智能超声骨密度仪》《智能化穿戴式心肺信号检测仪的研发及其对重大心血管疾病早期预警》等6个项目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宋尔卫团队项目获首届“逸仙创新成果大赛”一等奖,主办方供图)
在路演环节,这些项目均对外传递出“合作转化”的需求,有的需借力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化,有的需资金助力产品从蓝图变成样品。而在连续两天的活动中,也有不少企业和投资基金被项目潜质所吸引,多方建立起联系机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