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袁自迩】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刊发了以“美国最大工具制造商为什么造不出扳手”为题的报道。报道称,美国工具制造商史丹利百得(以下简称史丹利)斥资9000万美元,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市修建了一家工厂,计划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生产机械工具,让Craftsman品牌“重现‘美国制造’的光辉”。然而,被寄予厚望的自动化系统最终一败涂地,本应大量上市的工具如今踪影难觅,稀缺到甚至有人将其视为收藏品。
手持扳手的美国工人(IC Photo)
近年来,由于美国政府推出激励措施、制造商想要缩短供应链,美国本土兴起了一股建厂热潮,鉴于美国劳动力成本较高,自动化便成为工厂实现盈利的关键。史丹利在2017年以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raftsman品牌,当时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洛里称,这次收购使Craftsman品牌有机会“重新美国化”。随后该公司开始在美国本土工厂组装该品牌的卷尺、空气压缩机及其他产品,并在包装上印上“美国制造,使用全球材料”的字样。
该公司于2019年宣布成立沃斯堡工厂,旨在再进一步,使用美国钢材生产该品牌标志性的扳手、棘轮和插座,以满足消费者对“美国制造”的需求。该公司多名高管表示,该工厂拥有的自动化技术和其他先进制造技术使其足以在成本方面与进口产品一争高下。史丹利当时的全球运营副总裁斯塔夫斯特罗姆称,要做到这点,就需要设计一个系统,将劳动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都提高到远超常规的水准。他表示:“我们必须研发一种以前从未使用过的技术。”
史丹利的前雇员表示,在生产机械工具时,有大量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这是行业的惯常做法。而针对Craftsman品牌工厂,史丹利的主要计划是将大部分生产过程自动化。将原本的手工作业交给机器,期待机器以最少的人力和最高的生产效率大量生产,这一做法本身就存在挑战,Craftsman工厂首创的自动化系统本应以极高的效率生产工具,以达到生产成本与在中国生产时持平。不过,据其前雇员透露,在公司决定停止生产之前,该系统就出现了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花了数百万美元,试图让这些机器运转起来,”曾在该工厂担任工程师的费尔蒂称,“这绝对是一场灾难。”在热处理部门工作的舍费尔称,送到他那边的插座有的冲压不到位,有的没有印上品牌名。一位前运营负责人表示,他们的轧钢机是白俄罗斯制造的,有时需要从海外运送工具来调试,这可能要花费数周时间。该负责人和其他前雇员均表示,扳手和棘轮在冲压过程中变得奇形怪状,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让机器以一半的产能运行,但这会降低工厂的成本效益。
今年3月,在项目启动三年半后,史丹利宣布关闭该工厂。目前,该工厂正处于挂牌出售状态。史丹利曾预计该工厂每年将生产6000万件工具,但其前雇员在工厂关闭后几周表示,他们不确定是否有产品实现了上架销售。史丹利发言人表示:“疫情和供应链挑战,再加上技术达不到我们的预期,导致了业务的中断。”
美国“回归倡议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约有1800家美国公司打算将部分业务迁回美国,但这一动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首先,迁回成本不易收回,电动汽车、疫苗、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等行业可以获得政府政策支持,但其他行业没有政策支持,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需要新的基础设施,厂商可能会面临迁回成本超过收益的窘况。其次,不够透明的供应链也不利于美国制造商回归本土,因为他们无法证明自己的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是在美国制造的,也就无法解释提高价格的合理性,亦无法让消费者认可其回归的努力。此外,美国企业也担心回归本土有损其财务表现,因为美国的投资者几十年来一直坚信轻资产商业模式更为优越,通过运营知识产权和品牌,企业能以最低成本获得丰厚回报,而拥有工厂和设备等有形资产的公司的估值往往会受影响,因此,许多美国公司不愿通过投资固定资产来实现“本土化”。
就如《华尔街日报》所言,“每个人都在谈论‘美国制造’,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责编:姚凯红
标签: